进口葡萄酒让出高端市场 量价齐跌贸易商无奈转行
发布时间:2020-06-20
近幾年我國進口葡萄酒增長迅猛,一度占據高端市場。然而,記者近來采訪時發現,葡萄酒進口的迅猛勢頭正“戛然而止”,無論是進口量,還是進口額,均出現大幅度下挫。不少貿易商無奈轉行,有的則進軍中低端市場。
變局:轉戰中低端市場
雖然進口葡萄酒出現理性回歸的態勢,但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,進口葡萄酒仍將逐步提高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,對國產葡萄酒形成擠壓。
山東檢驗檢疫局有關負責人認為,在高端市場“拱手讓人”的不利局面下,中低端市場又岌岌可危,這將進一步蠶食國產品牌的生存空間。國內葡萄酒產業的出路在於淘汰落後產能,抓住機遇,形成產業集群,提高產品品質,樹立品牌形象,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。
與此同時,葡萄酒產業的健康發展也需要宏觀政策的配套。“相關部門應盡快給予本土葡萄酒產業相應的保護和扶持,推進葡萄種植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。應出臺政策給予葡萄種植農戶一定的資金補貼,加強技術指導。鼓勵農戶通過組建合作社等形式擴大國內釀酒葡萄種植面積,提高葡萄的產業化、規模化、標準化種植,提升葡萄原酒品質,促進葡萄酒企業技術升級,引導葡萄酒產業可持續發展。&rdquo老司機在線福利亞洲;該負責人說。
現象:進口葡萄酒均價11.5元/升
“今年以來,進口葡萄酒的入庫量幾乎是翻著跟頭往下掉。今年前8個月,我們公司的業務量比去年同期下降瞭至少40%。”青島經漢物流服務有限公司倉庫主管潘秋玲無奈地對記者說。25日,記者在位於普洛斯青島空港(東)物流區三號庫采訪時看到,這個專門用於進口葡萄酒待檢的倉庫比預想的要小得多。
無獨有偶,在位於瑞昌路的一傢大型國有倉庫采訪時,記者感受到瞭同樣的“蕭條”。該倉庫負責人告訴記者,在入庫量驟降的同時,進口葡萄酒倉儲的周期明顯拉長,主要原因是葡萄酒代理商下遊出貨難度增大,被迫滯庫。
市場降溫讓代理商的日子也不好過。一位從事多年葡萄酒進口的青島貿易商甚至“改瞭行”。“去年、前年市場好的時候,我們一個月進好幾個集裝箱。可今年上半年,一共才進瞭幾箱。可即便是幾箱也很難出手,到現在還有貨積壓在保稅倉庫。”由於市場前景黯淡,這位進口商果斷轉瞭行。
山東檢驗檢疫局最新數字顯示,截至目前,山東今年進口葡萄酒4274萬升,同比下降17%。不僅如此,進口貨值同比大幅下降24%,下降幅度遠大於進口量的降幅。這意味著,進口葡萄酒的單價出現更大幅度的下降。
青島海關統計數字顯示,今年前7個月,山東口岸進口葡萄酒進口平均價格為11.5元/升,下跌13.4%。其中,7月份進口平均價格為10.8元/升,下跌19.4%。
探因:全行業“理性回歸”
 黃 色 成 人影院; 進口葡萄酒緣何出現此番“過山車行情”?
在采訪中,業內普遍認為,這兩年進口葡萄酒增速的下滑,正是行業趨於健康、理性的表現。
統計顯示,我國已上升為全球女人隱私圖片不加密 第五大葡萄酒消費國,進口葡萄酒在我國市場已占到30%左右的份額,而在5年前,國產葡萄酒還占據著國內超過90%的市場份額。“隨著進口葡萄酒市場占有率的進一步提高,各進口品牌間的競爭也在日益加劇,進軍中國的步伐也將逐步放緩。”一位業內人士分析。
貿易糾紛導致的葡萄酒進口階段性猛增趨於緩和。2013年6月,商務部宣佈對來自歐盟的葡萄酒進行“雙反”調查引發短期的市場波動,進口商、經銷商以及消費者囤貨導致訂貨數量大增。而在今年,貿易糾紛的因素被消除,進口量回落至合理水平。
此外,因關稅稅率變化導致的進口量增長效應逐步減弱,自2005年1月1日起,我國進口預包裝葡萄酒關稅由43%下降至14%,進口原酒關稅由43%降至20%,大大降低瞭進口成本。2006年7月1日起,葡萄酒行業實施新的《消費稅管理辦法(試行)》,進口葡萄酒消費稅可用進口環節已繳納的消費稅抵減,使國外葡萄原酒更傾向於銷往中國。同時,根據“中國-智利貿易協定”規定進口葡萄酒享受優惠關稅,2013年稅率為4%,每年遞減2%,到2015年零關稅,使從智利進口葡萄酒量逐年增長。
分析認為,目前因關稅稅率變化導致的進口量增長效應正在被逐步消減,從長遠看,低速平穩的增長,將成為我國葡萄酒進口行業的總體趨勢。
“過去,我們品牌的定位隻有高端市場。今年以來,我們開始進口針對中低端市場的產品,市場反響較好。”拉圖拉甘(青島)國際酒業集團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說,過去閉著眼睛都能掙錢的時代已經過去瞭,市場正在趨於理性,這就需要全行業更加傾註於提高產品品質,打造紅酒文化,增強客戶的“黏性”。